芥菜種青年團契多年來固定禮拜五在熱心的廖爸爸家聚會,
他為芥菜種青年團契寫下
簡介台灣長老教會的芥菜種青年查經班
長老教會的一些台灣青年留學生們覺得除參加教會祟拜外,有需要於週末再一
起研究聖經,便成立芥菜種查經班團契,鳳珍也加入團契同工之列,最初是在沈晟兄
如娃姊家舉行。我常載鳳珍去,偶而也參加。因如娃姊家的社區有許多規則限制,應
學生的要求,鳳珍與我便同意轉到我們家聚會。
感謝上帝的恩典,讓我在車禍中大難不死,獲得新生,轉眼已過了九年。更感謝上
帝讓我有精力維持開放這個家供芥菜種查經班團契聚會,也已九年。其實這個團契
的聚會已近十年了。
我受傷轉住此地大學醫院時,一些團契同學到醫院探訪,稱呼我「廖爸爸」。從
「廖先生」變成「廖爸爸」,那時我不能說話,無法婉拒這個稱呼,同學們也就習慣
這樣叫了。其實教會中的兄姊們對查經班的恭獻更多;他們熱心參與迎新送舊及青
年學子的婚禮與初生嬰兒的慶祝活動、除平時經常宴請關心外,過年過節時更招待
年青人到家共享家庭的溫暖,他們出錢出力對芥菜種查經班的支持真是不遺餘力,我
又在教會中比一些兄姊年輕,被這樣稱呼,實在不好意思。在有疼痛愛心的教會大家
庭中,都是兄弟姊妹,怎麼稱呼都是一樣。
祈禱上帝讓我有精力能繼續維持這個家,讓芥菜種查經班團契能在此聚會,也
乞求上帝的恩典,能使每一粒芥菜種子發芽生根茁壯成蔭,成為勞苦受難的人棲息與
得到安慰及力量的所在,讓上帝的恩典祝褔傳給更多的人。
當查經班在我們家集會數次後,邦男兄認為對我太累與不方便,特別到第一教會
申請到教室以供團契之用,可是青年們使用後,感覺不方便與沒有家庭溫暖感,便又回
來在此團契。感謝上帝恩賜,有一年團契人數曾超過四十多人,便分成二部份,一在邦
男兄淑卿姊家,一部份在我們家(瑛逸兄淑華姐曾自願提供,可惜他們的家離兩校太遠
)。青年團契能維持,主要是因積極祈禱而得到上帝的祝福,再加上全體教會兄弟姊
妹與歷屈委員們的鼎力支持、在早期沒有牧師時,同工們分工合作且領導有方,舉辦
郊遊、退休會與畢業歡送會等活動,並參與迎接及幫助安頓新生,使查經班繼續並逐
漸壯大,而近幾年在牧師與牧師娘全力協助下, 查經班更發揮他們的潛力,積極參與
教會的活動。感謝上帝的恩典能使團契傳承,更祈禱上帝能感動更多的團契成員們
能參與教會的崇拜與其他活動。
張海泱 2010